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当今世界,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在经济、产业、科技等领域发展各有特色,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多元多样。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需要加强系统性设计,坚持分类施策,不断优化科技人文交流国别布局,在充分尊重参与国家发展意愿与历史、文化等多样性基础上,根据各国经济、产业、科技发展特点,明确科技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交流新模式,引导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参与国家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格局。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用好民间合作交流渠道,是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培育建立区域科技组织联盟、建设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鼓励民间科技组织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等方式,搭建民间科技组织合作网络平台,吸引更多国外科技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扎紧信任纽带,实现智力聚合。
增进参与国家民生福祉。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要致力于满足参与国家共同利益诉求,围绕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深化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主动分享中国科技治理经验,主动帮助参与国家提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科技治理水平,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和增进人民福祉作出贡献;扩大医疗健康、绿色能源、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满足参与国家民生技术需求,努力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力。
强化科技创新领域互知互信。科学家是科技人文交流的主体和联通中外科技界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在科技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持续扩大科技人文交流规模,支持更多“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科学家来华交流工作,促使他们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成为推动中外创新对话的“使者”。紧密围绕参与国家科技发展的急迫需求,主动开展技术培训、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等工作,传授中国优势技术、分享中国科技治理经验,努力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外国科学家,稳固和扩大我国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
做好交流成果宣传。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针对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特点,认真做好中国科技对外交流叙事内容的系统设计,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容易引起受众共鸣的故事挖掘和提炼出来,以当地民众容易读懂的方式讲述中国科技故事、传播中国科技创新理念,努力营造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